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

志氣與願景


參與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——「2015年香港中學校長領導研習班」,收穫頗豐,反思亦多。大會安排的講者,述說內容精采,啟發不少,如沈玉順教授主講「內地基礎教育課程,改革及教與學的實踐與探索」、尹後慶主任的「上海基礎教育改革政策與實踐」,都能讓學員對上海的基礎教育進展概況,由宏觀到微觀有較深入的了解。

無疑,上海的教育改革,確是敢想敢做,但前提是專業領導、教研基礎扎實,雖然前述兩位具分量的講者都異口同聲謙虛一番,說上海教育還有很多地方要向香港學習,但看實實在在的PISA國際具公信力的調查,上海的基礎教育是連續兩屆都排世界第一。上海、香港雙城都各自寫下自己的城市歷史,任人品評,各自修行,而歷史檢驗要發出的簽證,是進步,不是停滯,更不是退步。

讓筆者印象更深刻的,是往訪位於上海浦東東方路的上海能泰紡織品有限公司,從規模上看,這算是一家中小型的民間企業,二十多年來,由幾位員工的「山寨式」經營,艱苦打拼,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,一步一腳印,至今已發展成擁有逾百員工,設有研發、生產、經營等各部門的公司,行有餘力,開始對社會作出回饋,對公益事業投入無私的奉獻。

猶記五十多位來自香港各中學的校長到訪該公司,旅遊大巴緩緩靠近東方路近能泰公司路旁,已看見負責人徐錫金先生,率領該公司部門主管在站列等候中,對我們這批並非洽商生意的校長們,明明白白只是「搞搞震、無幫襯」的教育人,能泰公司的團隊仍然付出最大的熱情,積極接待。

徐錫金董事長再現身說法,與眾多的門外漢,認真細說上海紡織業及其公司發展的種種,甚麼叫主人翁精神的發揮,甚麼叫賓至如歸,甚麼叫熱情款待,筆者充分感受。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,陪伴一代又一代學生成長,主人翁精神、熱情投入的工作態度,由此而衍生的校園價值,不也是要青春常駐,去除大社會的大功利嗎?

能泰公司的財政預算,常規撥出百分之十二的恒常經費,用以研究產品的開發,而這些開發費用,隨時變得「血本無歸」,但該公司堅持要自行研發,這又讓筆者聯想,教學是育人的事業,究竟支撐主流學校的特區政府,能撥出多少經費,藉以鼓勵學校自身進行「教研」的重要工作呢?


除着重自主研發及創新技術之外,能泰公司的徐先生亦指出,旗下員工必須對自己任職的公司發展歷史,要了解、要掌握。事實上,公司的未來不會從天而降,而是建基於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的歷史,匯聚、積存而來,該公司的企業願景,只要一條,那就是「成為中國面料服裝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)第一名」的公司,志氣與願景,就是該公司的過去與現在不斷認真工作、不斷對話,琢磨而來。教育,不也應該這樣嗎?